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23秒和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延续了该国在长跑项目上的统治地位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跑者热情点燃秋日京城
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是自2019年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,参赛人数突破3万,其中包括来自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、日本等长跑强国的精英选手,以及众多中国业余跑者,赛事路线延续经典设计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秋高气爽的天气为选手创造了良好的竞技环境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跑者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。
非洲选手强势领跑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,最终以2小时06分23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女子组方面,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后半程的稳定发挥,领先第二名肯尼亚选手1分12秒夺冠,中国选手同样表现不俗:男子组杨绍辉以2小时08分16秒获得第七名,创中国选手近五年最佳战绩;女子组张德顺则以2小时26分58秒位列第四,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。
科技与环保成赛事亮点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“智能领跑员”系统,通过佩戴在选手号码布上的芯片实时监测配速,并在赛道电子屏上显示建议速度区间,组委会还推出“零废弃马拉松”计划,赛道沿途设置分类回收站,赛后数据显示废弃物回收率达92%,赛事全程使用新能源车辆作为保障用车,减少碳排放约40吨。
业余跑者故事:奔跑中的城市温度
在精英选手之外,普通跑者的故事同样动人,67岁的北京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2分完成个人第10次北马,他告诉记者:“跑步让我战胜了糖尿病,现在每年都要来‘打卡’。”来自武汉的视障选手李敏在陪跑员协助下完赛,她说:“黑暗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陌生人的鼓励。”赛事还特设“亲子跑”环节,500组家庭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完成3公里欢乐跑。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
据北京市体育局统计,本届马拉松带动周边酒店、餐饮、旅游消费超2.彩客网3亿元,起点附近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50%,特色餐饮门店营业额平均增长70%,赛事直播覆盖全球1.彩客网官网2亿观众,北京文旅局借此推出“跑马游京城”系列推广活动。
未来展望:中国马拉松需突破“速度瓶颈”
尽管中国选手成绩稳步提升,但男子组近十年未有人跑进2小时08分大关,国家田径队教练组表示,将借鉴非洲选手的高原训练模式,同时加强青少年长跑人才选拔,2025年,北京马拉松计划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,届时将有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与角逐。
随着夕阳西下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这场融合竞技、人文与科技的体育盛宴,不仅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,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纽带。